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 实验室概况 人员构成 科研工作 公用平台 团队建设 开放交流 研究生教育
新闻动态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举行地貌学科发展与机遇研讨会
2009-03-18 | 【  【关闭】

在所领导、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领导和张青松先生倡议下,为了促进即是恢复又是新建的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的发展,于2009313在所召开了地貌学科发展与机遇研讨会。到会的有周成虎副所长、刘昌明院士、重点实验室夏军主任、宋献方副主任,原来在地理所地貌室工作的陈永宗、陈治平、丁怀元、郭庆伍、洪笑天、金德生、景可、李炳元、李风新、李钜章、林钧枢、舒晓明、吴淑安、谢又予、杨毅芬、杨逸畴、尹泽生、尤联元、张青松、张耀光等老前辈,现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全体成员,以及关心地貌学科发展的专家和同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室副主任王随继主持并致欢迎词。

周成虎副所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所领导班子从地貌在地理学重要地位以及地理所拓展发展方向角度考虑,决定重建地貌室的决定。鉴于目前地貌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不仅在地理资源所,而且在国内处境都较差,他希望大家为此出谋划策。刘昌明院士在讲话中谈到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地理所都是按学科设研究室的,改革开放后,因为面向任务,把原来的体系打乱了,新的体系没有能较好地发挥地理所综合性的优势。现在在陆地水循环和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建立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将对地理学部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在重点实验室中建立三个研究室,实现包括水文、地貌、生态以及气候等学科综合和交叉,符合黄秉维先生的多学科交叉、至少二、三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以促进地理学发展的教诲。夏军主任在讲话中提到地貌与流域过程室的学科定位和方向不十分清楚,希望大家结合目前面临的问题作认真讨论,提出宝贵的建议。之后,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主任师长兴介绍了研究室的人员组成、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以及发展目标与科研规划等。

会议用了二个半小时进行自由讨论。发言积极热烈。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要发展区域地貌研究。结合发展区域地貌,尹泽生先生谈了以他为主主持制定的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划分标准就是以地貌分类为基础的,另外砂岩地貌的成因分类也被旅游部门所认可,说明了区域地貌研究的重要性。另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观点是研究应该注重实用性,要生产带学科。陈永宗先生特别强调,不仅讲求务实,而且要短期内见成效。他认为许炯心研究员关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就是一篇注重实际的好文章。这篇文章受到了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重视,建议黄河水利委员会转载并引起重视和开展调研讨论。杨毅芬研究员谈到了他们曾与水利水电研究院、清华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研究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潼关高程抬高会不会影响西安防洪安全这一实际问题。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也存在大量与地貌学相关的问题,如三峡库区岸坡的稳定性问题、滑坡问题。她还强调要注重解决大江大河的问题。国务院参事谢又予研究员也谈到不要只搞基础性的纯理论问题,应搞应用性强的问题,比如黄河为什么会断流等。张耀光先生结合亲身体会,谈到原地貌研究室喀斯特研究组曾经在陈治平先生带领下,到地方去找任务,运用地貌学的知识和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红水河流域修建大化和岩滩水库时喀斯特发育地区经常遇到的水库渗漏问题。另外,大家还谈到了研究方向必须注意综合,重点实验室的水和沙应紧密结合,研究室内坡上的侵蚀产沙和河道内的泥沙搬运堆积应该结合起来。金德生先生受施雅风院士关于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建议(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志工作简报(第9期)--专访施雅风先生)启发,对地貌研究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定位、地貌学的学科定位、我所河流地貌学发展过程、重要成果、具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河流地貌学以至整个地貌学应该做到技术手段创新、基础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为实现这三个创新,要求我们做到“扩大视野,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打破流水地貌与沉积的束缚,发展交叉与边缘学科;注重工程应用;跨部门联合,团队协作,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建设队伍,着力培养后继人才”。

注重发展区域地貌和应用地貌,并不是说要丢掉现在的研究领域。大家认为地貌室现有研究方向应该


相关新闻
联系电话:+86-10-64889169 邮政编码:100101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