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面向社会发布。
该报告在建立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市区和300个地级行政区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用水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
《报告》分析指出,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其基本趋势是:在水资源短缺压力较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依次有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在水资源短缺压力不太大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依次有上海、浙江、内蒙古、甘肃、辽宁、安徽、重庆 吉林、江苏、四川、广东、湖北、黑龙江、福建;在经济欠发达或者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依次有青海、新疆、贵州、江西、湖南、海南、宁夏、广西、西藏。
同时,《报告》显示,与包括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12个典型国家相比,我国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中下水平。北京、山西等省市在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与水资源利用先进国家(如以色列)仍有一定差距。
结合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用水结构特征,《报告》针对三组水资源效率分组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和措施。
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省市区,可考虑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减少无效蒸发;继续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污水处理回用环节;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战略储备工程。
水资源利用效率中等的省市区则应进一步提高节水意识,积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
而利用效率上升潜力较大的省市区需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配置水资源。
同时,《报告》建议国家和相关省市区建立相关职能部门,比如节水减排中心,以整体推动地区的节水和减排工作。节水产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技术与设备支撑,国家应制定积极的发展政策。
该项目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指出,我国当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提高用水效率与加强水污染防治已成为当前工作重点。《报告》在科学评定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创造全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氛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赋兴 来源:《科学时报》 (2009-3-23 B1 区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