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康跃虎研究团队,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精神号召,于2011年5月16日、7月12日和7月21日,分别与宁夏水利学会和宁夏水利厅、天津市水利局农水处和天津农学院、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共同举办了3次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培训省(自治区)、县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与技术人员近300多人。在培训班上,康跃虎研究员在研究团队微灌(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喷灌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喷微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系统设计注意要点、农田水分管理方法、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分户灌溉”、“分组灌溉”和“统一灌溉”等“傻瓜化”技术模式等内容。参会学员们一致反映效果好、受益非浅。
近10多年来,康跃虎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院知识创新工程和西部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基于长期系统的野外研究和自主创新的观测分析方法,从喷微灌条件下农田水分养分循环过程、作物耗水规律和农田水分、养分、盐分调控机理等方面入手,就喷滴灌理论和技术开展了长期、连续、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1)在微灌方面,阐明了滴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养分、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作物耗水过程、深层渗漏等农田水分与化学物质循环的主要要素变化规律,用科学的数据证明了在灌水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高频灌溉有利于维持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发现控制滴头下面20cm深度处的土壤水势可明显影响作物根系分布范围内的土壤水势,从而提出了在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处埋设负压计来确定灌水时间灌溉计划制定方法。发现了华北地区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和土壤水势对作物的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与番茄、黄瓜、马铃薯等近20种主要行栽培作物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关系,提出了这些作物的适时适量滴灌灌溉制度。
(2)在喷灌方面,深入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农田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化学物质循环机理,发现喷灌的整个生育期内冬小麦农田近地面空气温度比地面灌溉条件下低,空气湿度大,温度梯度大幅度减小,而不是以往报道的仅仅在灌溉过程中;提出了准确测定矮杆植物冠层截留的方法—擦拭法,观测发现喷灌过程中冬小麦的冠层截留最大值为1mm左右,占每次灌水量的1~3%,而不是以往报道的25%以上;提出了基于RS和GIS技术与传统土壤物理方法结合准确测定分析土壤孔隙的新方法,发现喷灌对表层土壤结构影响较少,孔隙状况好;冬小麦无效分蘖少,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地面灌溉,籽粒灌浆速率明显增大;硝态氮主要分布在40cm以上,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可有效减轻硝态氮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喷灌农田的耗水量减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建立了基于冠层顶部20cm蒸发皿的喷灌冬小麦耗水量估算模型,研究出了简便实用的喷灌灌溉计划制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