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 实验室概况 人员构成 科研工作 公用平台 团队建设 开放交流 研究生教育
新闻动态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科学报】年均10.5亿方,北京还缺水吗?
2014-06-27 | 【  【关闭】

作者:赵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27

 

日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发布消息,南水北调北京段最长、最复杂的大型输水工程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工程目前全面进入检修期,预计将于7月底具备充水条件,以迎接汛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按照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通水在即,年均10.5亿立方米的水量,北京还会缺水吗?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看来,虽然南水北调能为北京乃至京津冀解决缺水的大问题,但调水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经济、城市和人口的扩张,长远看还是缺水。

北京近年来年均用水35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一部分是要靠超采地下水。刘昌明指出,地下水是有“年龄”的,华北平原近海滨地下水有3万年的“水龄”,几十年超采的地下水是不能很快恢复的。并且长期超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生态不可持续。

刘昌明介绍说,北京目前在中水回用方面全国领先,每年能回用中水8亿立方米。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缺水问题,还能解决污水处理的问题。南水北调通水后,将在解决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态恶化的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刘昌明指出,北京生态环境要实现可持续,就要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的综合效益。“原来的方针是‘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所以还是要首先落实‘先节水后调水’,这既能解决缺水问题,也能减少排污、降低能耗和成本,一箭多雕。”

由于南水北调三条线中,中线走高可以自流,东线走低,在沿途很容易产生污水渗漏等问题。为了避免南水北调变成“污水北调”,在防污压力较重的东线工程沿线规划了100多个县市的污水厂防污,并结合一些因地制宜的污染治理措施。比如南四湖的湿地治理,来水不干净的话进入湿地过滤,然后再流入湖中。

此外,刘昌明表示,要非常重视南水北调水来之后,如何避免二次污染。“新增加10亿立方米的水之后,用在工业、生活等方面,(废水)排放就增加了。现在北京的污水排放量中,城市生活用水占2/3,工业占1/3。”因此,要具体落实“三先三后”原则,同时考虑水怎么分配,怎样保证水的高效利用和避免二次污染。

“北京有些地方水资源浪费很严重,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不懂节约。我很担心的是,浪费水资源,水多就多用,尽管暂时可能不缺水,但长期看这个地方还是缺水,因为人口还在增长。”刘昌明说。

为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应通过调整水价来提升大家的节水意识,双管齐下节约水资源。(赵鲁)

 

《中国科学报》 (2014-06-27 14版 关注)


相关新闻
联系电话:+86-10-64889169 邮政编码:100101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