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1
本报讯(记者陆琦)日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陈立奇研究团队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技术,取得了重建古洪水记录的重要进展。相关论文近日在《自然—科学报告》在线发表。
洪水是对人类社会危害最大、发生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相关水文观测数据有限且最长也只有百年历史,洪水研究成为制约气候变化研究的一大难点。
据了解,研究人员在闽江口作陆源污染物研究时意外发现隐藏在样品中的古洪水信息。他们在分析沉积柱样中正构烷烃含量时,发现正构烷烃比值C31/C17所指示的陆源物质在1876年~1878年及1968年的两个柱层中的值急遽升高。
根据文献记载,这两个年份均有发生特大洪水的记录。通过对100多个样品反复进行有机地球化学要素分析和年代学验证,并结合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最终确认沉积物中C31/C17的异常高值是历史上发生洪水的信号。
未来,他们还计划把这套方法应用到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等河口流域的古洪水研究上,进一步分析古代灾害发生的原因,评估自然和人为干扰对洪水灾害及社会的影响。
《中国科学报》 (2014-10-21 第4版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