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 实验室概况 人员构成 科研工作 公用平台 团队建设 开放交流 研究生教育
新闻动态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曹妃甸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
2015-04-01 | 【  【关闭】
330,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对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曹妃甸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张金香教授级高工、中国农业科学院徐明岗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王军研究员和河北省林业厅造林处范文杰副处长组成。唐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远平、唐山市林业局副局长周玲艳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环处副处长赵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韩瑛参加了验收会。项目主持单位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环处周桔处长主持。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康跃虎研究员做了项目完成情况总体报告,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植物研究所沈世华研究员、地理资源所康跃虎研究员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小京研究员分别做了项目4个课题的完成情况报告。

中科院《曹妃甸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继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我国北方盐碱地节水灌溉水盐调控机理及治理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后,中科院在盐碱地改造方面支持的又一重大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曹妃甸新区对低成本、节水、易维护的原土绿化美化技术的需求,集成与创新以滴灌水盐调控和精确施肥灌溉为核心的重度盐碱地农业利用与造林技术、以耐盐植物筛选培育与适应性种植为核心的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以综合农艺措施和土壤调理剂为核心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等为基础,重点突破滨海盐碱土原土水盐调控、土壤改良培肥、绿化植物栽培等关键技术,研究出低成本、快速、节水灌溉重度滨盐碱地道路、园区和吹沙造地工业待用土地原土绿化美化技术体系。

项目针对泥质和沙质(吹沙造田)两种典型代表性重度滨海盐碱地,在曹妃甸生态城和工业区植被建设难度最大的两片重度盐碱地,分别建立了2个面积各为120亩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基地,通过系统的田间试验,取得以下突破性研究成果:

1)针对重度滨海盐碱地的道路园区绿化和防护林建设,破解了重度滨海盐碱地滴灌水盐调控原土绿化景观营造技术难题,提出了四阶段微灌水盐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出了滴灌水盐调控原土绿化景观营造技术、微喷灌水盐调控原土草坪绿地营造技术、土壤调理剂改良与微地形营造原土绿化技术、滴灌水盐调控滨海盐碱地原土防护林营造技术等,并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2)针对重度滨海盐碱地一般地区的原土植被快速构建,研究出了咸水结冰灌溉盐分淋洗与实用性种植原土植被构建技术和盐生植物适应性种植原土植被构建技术等,以及吹沙造田滨海盐碱地草坪营造技术和耐盐植物适应性种植快速绿化技术等。

3)针对缺少淡水资源的微咸水分布区,在项目依托单位已经研究出的咸水滴灌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盐分运移机制与循环调控方法进行室内模拟实验与系统连续地田间试验,研究出了微咸水滴灌水盐调控原土绿化景观营造技术。

4)筛选出了51种植物(12种乔木,其中落叶10种,常绿2种;21种灌木;18种草本植物,其中草本花卉12种,草坪草6种)。包括:①针对滴灌水盐调控原土绿化景观营造技术,筛选出了柳树、栾树、白蜡等10种乔木,沙地柏、圆柏和侧柏3种常绿树,木槿、金银木、海棠等17种灌木和花灌木,高羊茅草、金边玉带草、福禄考等8种草本植物;②针对微咸水滴灌水盐调控原土绿化景观营造技术,筛选出了白腊、柳树、山楂等4种乔木,金叶莸、紫花醉鱼木、月季等4种灌木和花灌木,景天、金娃娃萱草、荷兰菊、鸢尾等5种草本植物;③针对微喷灌水盐调控原土草坪绿地营造技术,筛选出了适宜的草坪草高羊茅草;④针对滴灌水盐调控原土防护林营造技术,筛选出了杨树、柳树、白蜡3种适合防护林营造的乔木树种,构树、紫穗槐、柽柳3种灌木树种;⑤针对咸水结冰灌溉盐分淋洗与实用性种植原土植被构建技术,筛选出了刚毛柽柳、芨芨草、狼尾草等9种植物;⑥针对盐生植物适应性种植原土植被构建技术,筛选出了刚毛柽柳、八宝景天、费菜等7种植物。

5)建立了渤海地区滨海盐渍土调查评估技术体系,绘制了曹妃甸盐渍土分布图集并分析总结出了土壤质量分区综合评价结果;研究出了基于物料掺拌的滨海重度盐碱土微区土壤改良与肥力培育技术、滨海盐碱土改良的生物肥力调控技术。

研究成果与现有滨海盐碱地客土绿化技术相比,成本降低1/2以上,而且实现了植物生长的可持续。经验收专家组评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刘远平代表唐山市政府讲话,他对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表示感谢,对项目组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将积极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在唐山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供稿)


相关新闻
联系电话:+86-10-64889169 邮政编码:100101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