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页 实验室概况 人员构成 科研工作 公用平台 团队建设 开放交流 研究生教育
新闻动态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科学报】噬水之煤:发展与保护如何平衡
2015-09-17 | 【  【关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卉    发布时间:2015-9-17

 

“此后我们又去过两次,那里正在修复水坝,以继续蓄水。因为没有水用,上游10公里外的煤化工企业目前停产。”日前,“自然之友·曾经草原专项基金负责人”陈继群对《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

陈继群曾在内蒙古插队多年,是一位坚定的草原生态保护者。

两个多月前,《焦点访谈》报道,为了当地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乌拉盖水库10年不向下游放水,导致乌拉盖湿地保护区成荒漠。

但从陈继群等人的观察来看,此次报道,似乎无法阻止乌拉盖湿地荒漠化的步伐。

乌拉盖河是内流河,依靠这条河灌溉的乌珠穆沁草原是中国仅存的完整原生草原生态系统。让陈继群担心的是,继续截流蓄水,又没有其他水源浇灌,下游湿地和草场很可能不复存在,由此无法蒸腾,形成不了云彩,难以下雨,会导致当地越来越荒漠化。

这不由让人追问,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当下,水和能源的冲突能否避免?生态与发展如何协调?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布成反比

我国煤炭储量的80%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和青海。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水资源分布成反比,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多缺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所长特别助理宋献方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宋献方关注水与能源关系多年,2012年其团队就曾推出《噬水之煤:煤电基地开发与水资源关系研究》一书。

宋献方团队在多个能源基地作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都已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而且由于能源基地的建设,大量开发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引发了一系列地质问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所书记、常务副所长张发旺对《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这些问题也开始不断反馈到能源基地中,在国外,许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例如,在2013年印度由于缺乏水资源致多家热电厂关停,美国由于缺水问题不得不减少发电量,中东地区近93%的陆上石油储备因中度至极度缺水问题而受到威胁。

存在影响但仍可控

宋献方就此所写的咨询报告曾由中科院向国办提交。

后来,水利部要求各矿区对水资源的约束重新评估。

在宋献方看来,现在有些能源工程在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像老百姓认为的那样不堪,从一些观测来看,一些地方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有一些,但还是可控的。

例如,内蒙古某地煤层气供水工程,居民认为这导致当地地下水下降300米,宋献方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不可能,他们专门到现场去调查了几次,作了一年半的研究,也证实了他的判断。

工业用水的影响也是可以恢复的。有些地方一停工,地下水资源马上会抬升恢复。

另外,水资源的减少也与当地老百姓灌溉抽水有关系。

宋献方认为应该用科学的数据、扎实的工作来说明问题,而不是过度炒作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宋献方也不讳言,能够对水资源保护采取积极措施的能源企业只是一部分,而且也是被动的。

而对科学研究而言,现在面对的一个很大问题是数据缺乏。比如煤矿开采的相关数据,对整个矿山的开采监测不到位,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很多时候只能是估算。由此,采矿对水资源地下和地上循环的影响,对黄河径流的减少有多大作用,现在鲜有研究。

强化“量水发展”

“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是一个事关人类生存的复杂问题,在宋献方看来,这始终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文化、价值和政治环境,都会有不同结果。

这一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我始终持这个观点,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过度市场化。应该加强计划性。细水慢流,量力而行,不能发掘速度太快。”宋献方强调。

他主张贯彻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量水发展”,根据水资源状况限制煤电基地发展规模。

煤炭资源都是全民所有,是国家所有,但在市场机制下,变成谁挖就是谁的,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后代资源。

在张发旺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能源基地的合理建设及良好的管理,应在基地的建设中运用现代技术,保水开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完善能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污水治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完善能源基地排水技术标准;加速地区水市场建设,通过市场配置提高能源企业的水安全保障程度等。

在干旱的乌珠穆沁草原不顾水资源限制,盲目上马煤化工等项目,在多年从事草原普法工作的陈继群看来是规划环评出现了严重问题,“谁做的规划环评,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陈继群追问,2003年重新建坝截河的主要责任人原锡盟书记刘卓志2012年已被判处无期徒刑,今天又是谁在重修水库准备截河卖草原生态水给煤化工?“要依法追究其破坏草原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刑事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15-09-17 4版 综合)


相关新闻
联系电话:+86-10-64889169 邮政编码:100101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