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6-4-18
连日来,有关水资源污染的话题和触目惊心的相关图片,已然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前不久水利部最新一期《地下水月报》公布后,虽然有媒体出现了“超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这样的数据误读,但不论是媒体在后期的纠正,还是水利部对此的科学回应,都难以消除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现状的担忧。
被误读的水污染数据
正也是基于此,16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举办的蓟门论坛上,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绍凤,也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关键举措,而建立一套类似空气指标数据更新的公开体系,以及对地下水保护法治先行的理念建立,则被认为是保护地下水资源所必行之路。根据这份月报中“监测结果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iv类水和v类水合计占比为80.2%”这一数据,有媒体将之误读为“我国超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贾绍凤介绍,水利部选择了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但地下水作为我们的水源已经很少了,跟我们喝的水的水源是两回事。”
“近年来,随着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多地区已经放弃了浅层水源地,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马军介绍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都换成深层地下水就可以不必担心了。深层地下水不仅也会受到污染,同时很多也是非常有限,并难以有效地补给。
而据王灿发所持有的企业自称“零排放”,但这种所谓的“零排放”也并不完全可信。“现在水利部门和国土部门监测的是浅层地下水,没有监测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有没有污染?这个还需要进一步地监测进行报告。”
水资源保护各有“账本”
从这场数据争议中不难看出,其实作为环保部和水利部,都各有“一本账”。经过这几年的调研马军也发现,他们在做水数据汇总时,数据来源有国家、省、市、环保部门、水利部门,这些数据公开的情况都是不一致的,并且在这些公布中,多数都是非常非常简化的,只有少数几个城市真正公布的是相当全。环保部门这几年也在公布相应的数据,可这个数据和水利部统计的口径是不一样的,水利部主要统计浅层地下水,而环保部门是更综合的。对此,马军认为地下水污染治理也可以借鉴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就是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开始。而这一点,他们从2006年公共决策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开发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后来扩展到空气,包括31个省市区、300个地级市水质排放、污染源的信息,都被汇总在一起。“实际上现在我们形成了一种新的机遇,虽然挑战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也有新的机遇,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形成更加高效、有效地推动,构建这样一个大数据的平台环境。” |